由於鄒阿姨小時候熟悉的水圳在整修後被金屬欄杆包圍,拉開水與鄒阿姨之間的距離,過去親水的情況不再,曾經與水接觸和一起成長的經驗變得難得珍貴。因此,以水為出發,結合周遭的環境設計出一件互動裝置。當水在庭院緩緩地流動時,就如同當年水圳承載當年的故事靜靜地流向他方;而流動的水在寧靜的巷弄裡發出若有似無的潺潺聲,仿彿過去河水發出的快樂和自在的熟悉旋律。利用這件裝置試圖喚起當初鄒阿姨在水圳的遊戲的畫面,也將鄒阿姨的生活和水重新擁有緊密的關係。
設計
門前的花園空間為主要位置。利用雨水作為動力。在傾斜的屋頂邊緣架起集水水道,以便蒐集流至儲存桶儲存雨水。當裝置運作時,雨水從儲存桶流出,通過過濾系統,不急不徐地慢慢在水道上向前推進,水道周圍圍繞著鄒阿姨心愛的盆栽,水流依著水道在植栽間穿流著。另外,利用水道的長、寬和深的改變,使水流動的速度產生變化,讓水停流在裝製的時間拉長,使水和裝置的關係更加密切。最後、水流集中至水槽,供灌溉或洗滌之用。
最初。線狀的水道、水的特性
一開始的設計以均質且長條形的水道為主。利用水道長短、坡度急緩和路線複雜度的安排,使水流產生不同速度和狀態,甚至在部分的水道上鑽洞,讓流水經過因掉落而產生的水滴和水花能發出令人愉快的聲響。另外,研究水的特性,如因張力而產生的附著力,設計特殊形狀的容器,試圖改變水的方向;或是考慮水無特定形狀,嘗試加入軟材質容器,觀察膨脹變形等變化。
不過這樣的水道發展空間不大。由於受限在過去既定印象中的形式,在不斷設計的過程中,往往無法突破較為有趣的變化。於是,開始重新思考對於水道對自己的定義,利用本身的概念和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創造屬於這塊基地的水道。此外,因為空間的限制以及鄒阿姨習慣的活動方式,在設計上必須面對非解決不可,抑是必須避免的問題。像是平時機車的停放位置、窗戶與日照的方向,還有隔壁鄰居的窗戶和排油煙管的出口。另外,盆栽擺放的位置和澆水的方式也是在設計上需要注意的部分。
實驗,水的遊樂場
以水箱代替水道,利用滿水位提供水流動的條件。將過去線狀思考轉為塊狀層面,讓水箱不僅擁有儲存功能,也能成為決定流動方向的路徑。形狀以方體、長方體、三角體、圓柱體為主,以積木般的卡接方式,讓水箱和水箱間能夠相互連結而產生路徑,如同積木般地隨喜好改變堆積方式,因不同的堆積使路徑產生不同的變化。而每個水箱的開口方式與數量,還有細節的變化,都會使水流產生不同的狀態,分流、匯流、引流、水滴和瀑布。因此,這裝置不僅是一個供人玩樂的積木,也是一座水的遊樂場。
為了讓觀者能夠欣賞到水流的變化,水箱採以透明容器為主。每個水箱經過模型試驗後決定不同數量和方向的開口,利用卡接的方式,讓開口和開口間相互連結,產生一條連貫的水道。在部分水箱上做出數個小孔,讓水流滴落。如此一來,水道不但變得更加有趣,也豐富流水變化的可能性。
不過,水的重量使得水箱需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在沒有考慮結構的狀況,水箱幾乎無法成功堆疊,更別說恣意組裝。另外,環境和裝置間的關係也尚缺考慮,因此,決定放棄積木的形式,重新思考新的可能。
定位,拉長時間、垂直花園
重新出發後,決定將重點放在時間,也就是水流動的速度。利用水道的設計,使流水無論雨勢大小,都能以緩慢且自在的態度的方式移動,希望讓雨水停留在裝置的時間拉長,讓裝置不僅在雨天時發生作用,雨停過後依然能持續運作。過濾是讓急促湧入的雨水得到緩衝而平靜的方式之一,以大小石子、木炭和紗網過濾與水中的砂和雜質,一方面利用各種不同材質的密度以及木炭吸附氣味的原理,將水中的雜質及異味過濾消除,另一方面也能緩和雨水降下時的湍急,讓流水通過過濾層後速度收斂。
利用不同的寬幅和長度使水流速度產生快慢的變化,另外,增加儲水箱的數量,利用儲水箱需要的滿水位,讓水在裝置的時間暫時的停留。每個儲水箱有著不同高度且不同形式的出水口,當水位高於出口,流水便漸漸往前移動,另外,也利用出水開口上的特別設計,使流水產生多樣的水花。
試著將水放進模型流動,發現光是寬度和長度仍無法達到明顯的變化,因此,決定將水道更進一步地變形為更不均質的狀態。水道保留之前不同的長和寬,增加調整深度的部分,利用不同的深度,製造出階梯式的路徑,也因為深度的不同,開口位置也不同,部分水道需要等待水位高起才能繼續流動,這樣的設計,可以使流水停留在裝置的時間拉長,讓裝置即使在雨停的時候同樣發生作用。
最後,以深度高低差的關係而產生的水窪來種植水培植物,延伸植栽牆(Vertical Garden)的想法,讓植物依著水道垂直生長,希望不僅擁有灌溉的功用,也能增加植栽的豐富性,讓花園不受限於小空間,產生高低層次,達到綠化美化的作用。
確定方向後,開始做整體設計的規劃。水道的主要材質以透明且耐候為主,故選擇以玻璃作加工,不僅耐候耐磨,在視覺上也足以產生份量不顯脆弱。而撐起水道的部分則以鐵架做為支撐。考慮裝置佔基地的面積大約多少,接著開始安排流水的路徑,路徑上希望配合盆栽位置與鄒家平日的生活的空間範圍,以最簡單大方的方式完成一連串的流動。
第一次的嘗試。粗略地安排路徑,並開始刪除多餘的設計,減少不必要的問題,也進行調整水道尺寸大小的部分。
經過再次修改後,有了確定的路徑。接著處理細節。為了讓流水從開口落下的角度優美,不因附著力而依附水道往回流,特別在各個水道開口底下黏著一條小小的三角條,利用三角條讓落水自然的呈現漂亮的弧度。另外,儲水槽裡的過濾系統,經過研究和嘗試後,決定使用大小石子、木炭和紗網來過濾砂、石、落葉和不好的氣味。
在反覆修改的過程發現,雖然花園因為方向和屋頂上的遮雨棚時常處於陰影下的狀況,但靠近道路的部份卻依舊在中午的時間容易直接照射到太陽,積水在受熱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青苔汙染水源,為此,又再次修改,將容易受太陽照射的積水設計調整為僅讓水流過的水道,並製造落差,加強流水產生的聲響。
最後,確定保留水的部分和種植水耕植物的位置。完成設計。
鄒春蓮
.鄒春蓮。女性。民國四十八年七月一號出生。
.曾就讀內壢國小、內壢國中以及桃園高中。
.結束高中後便開始找工作。
.做過保險員、作業員和房屋仲介,都是經由朋友介紹。現在則退休和弟弟經營影印店。
.喜歡繽紛多彩的顏色。
.因為工作的關係,主要倚賴外食,但有時間仍會自己下廚。
.食物口味較為清淡,不太能吃辣,不嗜甜。
.沒有特別喜歡的音樂類型,也很少聽音樂。
.平常沒事大多上網看新聞,心血來潮會寫寫書法或是做做女紅。
.有時候閱讀,喜歡紅樓夢。
.喜歡旅遊。印象最深的經驗是到南非找朋友。朋友還找了帶槍的保標一路隨行,很威風。
.對木工感興趣,曾想過往這方面學習。
.四十年前跟著家人在內壢里定居。
.小時候最常和朋友在水圳旁玩耍。釣魚、摸蛤蠣和玩水。
.過去的玩伴大部分依舊居住在內壢里。
.對於內壢里過去和現在的差異沒有太多想法,只記得從前的水圳沒有垂直的水泥河堤,也沒有金屬圍欄,只有種滿樹的土坡,水圳連接著隔壁的魚塭,偶爾也會到魚塭那裡釣魚。
.因為生活機能的便利以及從小相處的鄰居的情感,讓鄒阿姨願意長久待在內壢里。
.對於老舊巷弄不好停車的狀況,讓以車代步的鄒阿姨有些困擾。
.將來仍希望搬去一個可以隨心所欲種植作物的地方生活。
.目前未婚,和兩個弟弟同住。
機器運作的聲音規律地響著,油印散發的氣味一如往常地濃郁,顧客來往的頻率隨著時間移動時而增加時而減少,這裡是一間鄰近元智大學校園的影印輸出店。個子嬌小的鄒春蓮阿姨是這裡的經營者之一。五十三歲,巨蟹座,長時間居住在內壢,擁有固定的生活作息和生活範圍,為人直爽大方,是這次文化部「藝術介入空間」計畫中與我共同合作的夥伴。
鄒阿姨長期生活在內壢里,是標準的資深里民,幼年時,因為家人在內壢擁有一塊地,便築了棟房子待了下來,這一待就是五十幾年,從內壢國小、內壢國中到桃園高中,她都未曾離開,出社會後,鄒阿姨仍選擇離家近的工作,直到退休。而現在,鄒阿姨在離家僅兩個路口的地方開店,這樣對家的緊密關係,可以說是一種寄託、一種依賴,一種鄒阿姨因為熟悉而產生的安心感;也像是對過去、對回憶,對曾相處的而了解的人事物無法輕易離去的態度。
民國四十八年出生,至今仍未婚,與兩個弟弟一同生活。「因為總是錯過。」在被問起單身的原因時她靜靜地這麼說道,也許是過去的職業使她長時間忙碌而缺少機會,害怕觸及太深而造成場面尷尬的我並沒有多問。不管怎麼說,總是有她的理由吧,我想。雖然和弟弟同住,但姐弟間的關係沒有想像中的緊密,一位因為自己的工作,經常不在家中,另一位則和鄒阿姨一起經營店面。
巨蟹座的鄒阿姨相當念舊,也非常在乎朋友,從小玩到大的夥伴和過去常相處的鄰居,雖然不會特別主動聯絡,但碰到面還是會很熱絡的聊起天來,有的甚至還會相約出去度假。一談到這群老朋友,鄒阿姨都會以相當興奮的心情和我分享彼此的信任和過去的互動。
「那位買菜的阿婆過去總會在賣完菜後,將賣剩的蔬菜放在我們家門口喔。」鄒阿姨說。
「直接放嗎?不需要事先告知?或是不怕被偷嗎?」我擔心著。
「不會,以前左右鄰居都互相認識,大家都很信任彼此。還會互相幫忙呢。」
鄒阿姨還說,過去生活簡單,沒有現在那麼多物質娛樂,大家一放學便會相約在巷口,三五成群的隨便找個遊戲便在巷子裡玩了起來。菜市場、靈骨塔、水圳、軍營,對於里的每一個角落都因充滿回憶而珍貴,如此的回憶不僅對鄒阿姨,每一位曾經生活在內壢里的居民都這麼擁有著。因為這樣的直接且強烈的回憶,讓許多人離不開,也不想離開的繼續在里生活著、依賴著。
說到從小的娛樂,鄒阿姨談起距離鄒家相當近的一條大水圳。水圳是過去和朋友最熟悉的遊戲地點,每當上游關起閘門,水位開始向下降時,孩子們便往水圳跑,不僅期待一場消暑的清涼水仗,也期待一個和朋友狂歡的午後時光。那時的水圳就是現在的桃園大圳,因為農業灌溉所需,政府興建了這一條橫貫桃園南北的水圳,當時水質潔淨清澈,放眼望去便可以透過溪水看見蛤蠣一邊靜靜地躺在河床,一邊默默地承受緩慢且不斷湧來的溪流。沒有垂直的水泥河堤,也沒有金屬欄杆的包圍,河道的兩旁是緩緩的土坡,土坡上種滿了樹,穿過樹群,便可以踏入水中。玩水、捉魚、摸蛤蠣,這些都是鄒阿姨過去最平常不過的生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和水圳的整修,曾經與水的緊密關係不再,加上工作的關係,接近水圳的機會是越來越少。
鄒阿姨目前已退休,和弟弟一同經營一家離元智大學僅一個路口的影印店,過去鄒阿姨因為朋友介紹,曾當過作業員、房屋仲介和保險專員,長期面對客戶的生活,讓鄒阿姨很能和來往的學生打交道。問起為什麼決定是影印店,鄒阿姨笑笑地說沒什麼特別原因,只是覺得地段好。鄒阿姨在退休後反而更忙於工作,星期一到星期天,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在店裡總能看見鄒阿姨的身影,除了偶爾心血來潮在周日開車和朋友出遊外,鄒阿姨幾乎把時間留給了影印店。也因此,每次的面談都會選在店內進行。
由於影印店位置距離學生宿舍相當近,來此的客人多半是忙著報告或是急於交作業的學生,店內時而忙碌時而放鬆,通常下午一點到三點這時段不會有太多客人(因此每次的面談幾乎都在這時候安排),鄒阿姨和弟弟都會趁這時候好好地休息,不是上網看看新聞,就是和經常來訪的好友聊天。
鄒阿姨喜歡旅行,偶爾會在星期天放自己一個假,安排一趟一日遊行程。應該沒有人會討厭旅行吧?當我問出問題時,鄒阿姨笑著反問回來,鄒阿姨還說,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到南非探望朋友,當時朋友帶她在當地到處玩,身旁還會安排帶槍的保鑣。
「那些保鑣各個身材高大,光是手臂就比我們大腿粗喔。」鄒阿姨興奮地說著。
鄒家是一棟位於內壢里三十六巷三弄八號的舊式紅磚屋,擠身在狹小彎曲的巷弄內。坐西朝東,左右兩側皆緊鄰兩旁的鄰居。右側鄰居的房屋讓門前圍出一個四邊形的庭院,除了擺放機車外,還有許多中型與大型的盆栽。鄒阿姨說過去常利用空閒時間種種花草。
這些盆栽像是護城牆般的,正好劃分出道路和庭院的區隔。這些盆栽使這條安靜古老的巷弄內充滿了生機,蒜香藤、麒麟花、秋海棠、山茶花和菩提樹,相互依偎地在院子裡大大享受陽光,偶爾趁無人注意的時候偷偷伸著懶腰。那是充滿靜謐溫暖的下午,陽光恣意灑落在花園每一塊角落,昆蟲躲在樹蔭下悄悄地在花草間穿梭,牠們小心翼翼,放輕腳步,深怕一不小心打擾這場和諧的午後;而在下起雨的夜晚,從天而降的雨水敲打在每片樹葉,那些因承受不了疼痛而發出的微弱聲響,在如此的深夜裡意外的清晰赤裸。隨著雨水滴滴答答的節奏,夜晚入得越來越深。
觀察日記
2013/11/03
.jpg&container=blogger&gadget=a&rewriteMime=image%2F*)





2014/01/23
作品名稱:流水
作品材質:鐵架,壓克力箱
作品操作方式:
先在屋頂上方收集雨水,利用雨水為動力,之後在傾斜的屋頂邊緣架起集水水道,以便蒐集流至儲存桶儲存雨水。當裝置運作時,雨水從儲存桶流出,通過過濾系統,不急不徐地慢慢在水道上向前推進。
之後規劃大大小小的壓克力箱組成水道,利用改變水道的寬度和深度,將過去均質的水道產生變化,讓水擁有更活潑的流動方式和聲音表現。
作者的切入角度:
合作的里民鄒阿姨過去和朋友最熟悉的遊戲地點是水圳旁,但由於現在的水圳都加了欄杆,隔離了人與水的距離,於是作者想在屋外的庭園設計出一件互動裝置,以水為出發,回收雨水再利用灌溉庭園的植物,並讓聽見這些流水聲的鄒阿姨可以回想起自己有趣的童年。
作品與人的關係:
由於鄒阿姨近期的關係,早出晚歸,對於花園疏於照顧感到非常困擾,剛好設計的系統可以幫忙澆灌。
作品分析:
作者的出發點很簡單,但經過繁複的設計和思考後這就一點都不簡單了。精心的設計水的動向和流動的速度……等,但在作品裡很難看到作者的努力,材質的考慮讓我有點困惑,使用透明的材質容易因為本身的赤裸度而使骯髒的污垢或是小細節更加放大,我想應該在透亮的材質和清潔感中取得更適當的平衡。
先在屋頂上方收集雨水,利用雨水為動力,之後在傾斜的屋頂邊緣架起集水水道,以便蒐集流至儲存桶儲存雨水。當裝置運作時,雨水從儲存桶流出,通過過濾系統,不急不徐地慢慢在水道上向前推進。
之後規劃大大小小的壓克力箱組成水道,利用改變水道的寬度和深度,將過去均質的水道產生變化,讓水擁有更活潑的流動方式和聲音表現。
作者的切入角度:
合作的里民鄒阿姨過去和朋友最熟悉的遊戲地點是水圳旁,但由於現在的水圳都加了欄杆,隔離了人與水的距離,於是作者想在屋外的庭園設計出一件互動裝置,以水為出發,回收雨水再利用灌溉庭園的植物,並讓聽見這些流水聲的鄒阿姨可以回想起自己有趣的童年。
作品與人的關係:
由於鄒阿姨近期的關係,早出晚歸,對於花園疏於照顧感到非常困擾,剛好設計的系統可以幫忙澆灌。
作品分析:
作者的出發點很簡單,但經過繁複的設計和思考後這就一點都不簡單了。精心的設計水的動向和流動的速度……等,但在作品裡很難看到作者的努力,材質的考慮讓我有點困惑,使用透明的材質容易因為本身的赤裸度而使骯髒的污垢或是小細節更加放大,我想應該在透亮的材質和清潔感中取得更適當的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