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6

陳蓉菁/藍風


我喜歡內壢里中華路一段三十六巷的各式矮平房,雖然原本的住戶可能已經不在或搬離,但因為它是一段歷史的記憶,一個有記憶的房子,因此我覺得它很有保留的意義。獨棟的矮平房原本應該是舒適的住家空間,但因為居民房屋過近的距離,讓人生活很緊張,以及矮平房的關係,擔心四周高樓窺視自己的生活,和舊房屋給人容易竊盜的感覺,因此讓人生活感到很沒安全感。安全感是僅次於人類生理需求的次基本需求,所以房子就像是人類的用來保護自己盔甲,我覺得安全不應該只是將他全部包覆起來。就像台灣人加裝鐵窗的目的,只是多了一層防盜。鐵窗不易破壞的特性,的確讓宵小進入住家的機率減少。但鐵窗的普及率節節上升,是否也代表著犯罪率下降?因為環境的不安全感,也讓人生活得很緊張。桃園多風並且風大也包括內壢里。三十六巷經常安靜又稀少人走動,想利用風做一個風向裝置,讓風產生顏色的擺動,並配合房屋與路面的關係,而產生的三角畸疄地空間,做出地面陰影的波動感,不經意的發現它的存在,讓此地多一點夢幻感,為內壢里帶來一點輕鬆的氛圍。


姓名 張鳳嬌
年齡 56歲
出生地 台灣花蓮
現居地 桃園縣中壢市中華路一段36巷11號
興趣 種花、散步、參與內壢里活動

張鳳嬌阿姨居在內壢裡已經四十幾年,原本居住在21弄,後來因為小孩長大,在二十幾年前在附近更換較大的房屋。育有兩子一女,現在已經當外婆了。平常禮拜六清晨會參加內壢里義工內壢掃地,平日早上到下午多到朋友家聊天,其他時間都以帶外孫女為生活重心。

中華路一段三十六巷有著跟內壢里其他區域不同的氛圍,這一帶曾經是一大片的眷村,現在內壢里的眷村還沒經過都市更新,混雜著不同樣式的房屋,許多里民用自己手邊能拿到的材料當建材,原本屬於快速成型的眷村房屋中,又可以看見許多鐵皮和其他木材再加以組合。留下的房子大多經過里民自行重新改建,很多路面的格局保留眷村般小小的道路,許多小路只能透過自己徒步行走才能一探究竟。此處非常考驗駕駛人的技術,因為這地方多小巷與死角,並且也造成生活上的許多不便,曾經我也因為不熟悉路況,差點發生小事故。從中華路轉進三十六巷就可以看見我合作里民家的門口,入口巷子是一條寬約兩百六十公分的向上斜坡,所以垃圾車是不會開進來的,因為太過於擁擠。合作里民家前面是條寬約一百公分沒有出口的巷弄,越往弄內走,路也就越窄且潮濕昏暗,一天當中幾乎無法被陽光照射,但裡頭還住著三四戶人家,而鳳嬌阿姨家後方有個沒有出口的防火巷寬約一百二十公分,巷內有淺淺的水溝道,此地也被經常停放機車。

今年五十六歲的張鳳嬌阿姨居住在內壢裡已經三十幾年,故鄉是在花蓮,擁有阿美族血統的鳳嬌阿姨原本居住在內壢二十一弄,養育一女與兩子,後來因為小孩長大,在二十幾年前更換更大的房屋,而搬到這間較大的平房。現在已經當外婆了,鳳嬌阿姨有三個外孫女,一個已經國小二年級了,其他兩個一個今年兩歲一個四歲,鳳嬌阿姨的女兒經歷過兩段婚姻,年輕時就已經當媽媽了,現在則因為扶養小孩,選擇工作時數較長的工作,所以孫女一切的日常生活都是鳳嬌阿姨在打理以及教育,也因此孫女都很依賴外婆。鳳嬌阿姨說他們家的小孩都在高二或高三就放棄升學,鳳嬌阿姨說什麼都無法說服他們至少拿到高中文憑,所以學歷都是高中肄業,鳳嬌阿姨說他們都想提前面對社會,也不喜歡接觸書本,因此都已經開始工作,但鳳嬌阿姨現在還是覺得很可惜。

鳳嬌阿姨現在和女兒和小兒子一起生活,並且照顧二孫女和小孫女,鳳嬌阿姨的女兒經歷過二段婚姻,二孫女和小孫女則是阿姨女兒第二段婚姻中的小孩,二孫女比較好動和活潑而小孫女比較內向且害羞,鳳嬌阿姨說因為帶兩位小孫女,所以不能離內壢里附近太遠,因為小孩子很會亂跑,每次帶出門都必須提心吊膽,鳳嬌阿姨說她一個人很難控制兩個孫女,因為孫女常常一轉身就消失在視線範圍內。因此阿姨常常無法隨意地安排行程,阿姨說她以前常常去台北逛街,但現在她也很久沒到台北了,阿姨帶著期待的心情與開心地語氣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帶她去台北或我的家鄉三重玩,因為她已經快忘記台北車站長成什麼樣子了。

才發現這不到一小時車程的地方,竟然因為很多責任而限制了阿姨的腳步,這是我現在無法想像的,是現實與生活的限制,原來此刻自己的自由度這麼的高。也許是被煩悶的生活打亂自己的原本時間,阿姨說以前自己也都會參與里長夫人帶領的跳舞活動,但自從有了帶孫女的責任後,很多自己的活動就必須被捨棄。

鳳嬌阿姨時常透露出想出去走走的感覺,就算只是假日也會擇一張椅子在家門口和孫女坐著與鄰居聊天吹風,或者在附近走走,也不願意待在家裡看電視。鳳嬌阿姨的孫女們也許是因為爸媽常常不在身邊,所以總會特別且接受我這位原本是陌生人的姐姐,雖然爸媽離婚分居,只要妹妹們的爸媽帶他們出去走走,他們都會開心許久,但是隔天就會開始哭著找外婆。鳳嬌阿姨說孫女離開身邊到前女婿台中家時,也就是兩位孫女的爸爸家時,就會不自在到流淚,心裡充滿了滿滿的不捨,近來二孫女已經搬回家跟爸爸住了,阿姨說雖然生活負擔少了點,但還是很難忘懷這種無法時時刻刻相處的失落。

鳳嬌阿姨很好相處但個性強烈缺乏安全感,也許因為前些年經歷過喪失摯愛的痛,所以跟阿姨溝通作品過程中其實遇到很多問題,因為阿姨不喜歡改變安定的現狀,以及害怕生活上的不安全感。中華路三十六巷是一個不安全的住家環境,常常會有外地的人來此地偷竊,這裡的居民也都很早就入睡,阿姨的解決方法就是築起兩公尺高的圍牆,讓人無法輕易窺視住戶的生活,用盆栽增加圍牆高度,和多層的窗紗讓人看不到家中內部,以及假的門與壞的門鈴,不想讓陌生人靠近。鳳嬌阿姨平常喜歡種花草,在家裡大門後有一塊前院和圍牆上可以供阿姨小小發揮,鳳嬌阿姨說她喜歡看風景畫中的藍天,彷彿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喘一口氣的感覺。阿姨也喜歡內壢里的紅磚牆,我也很喜歡傳統素材的建材,這邊曾經有過的眷村歷史記憶,以及鳳嬌阿姨家附近一系列傳統老舊的眷村房屋。

鳳嬌阿姨家門對面第一戶,住著一位八九十歲的老榮民爺爺,平常都在家看電視,不然就是在三十六巷內走走晃晃,爺爺一天的生活很規律。爺爺的女兒就住在鳳嬌阿姨家旁邊,爺爺女兒家的門口完全看不見屋內一點光線,所以爺爺的女兒說:『這區的房屋常常被別人誤以為沒有人居住,因此她家的門口經常被人排泄與停放機車,讓她常常無法開門外出』。

鳳嬌阿姨家面對第二戶住著一位單身阿姨,家裡大門前有個落地鐵卷門隔著馬路,原本都甚少跟這位阿姨接觸,但後來因為在基地漆牆壁而有了聊天的機會,阿姨跟左右鄰居都相處的緊張,附近鄰居認為阿姨個性很不好相處,因為阿姨非常介意風水和其他生活上的事,阿姨說這區房屋很密集,所以大家生活很緊張,阿姨家的後面緊連著旁邊戶的排油煙口,本來要求對方調整排油煙口方向,但經過溝通後還是失敗,因為對方不願改變,而前門與其他里民家中的電線緊緊相連著以及每戶的曬衣桿,所以阿姨總會限制左右前後鄰居不可以侵犯到她的一點點領域,不可以把曬衣桿超出到他家門口一點。每一戶人家的東西都和另一家緊連著,所以不管是氣味或是電話鈴聲都會在這小巷中清楚的感受到。阿姨家很有趣,這個地方屋頂沒辦法放水塔,所以水源都是從遠方而來,阿姨都會趁著雨水來時,將水從自製的水道引水再利用或者放水桶接水,拿來當清潔用水,在阿姨家處處可以看見她在生活上重複利用的小東西。阿姨的房子是長形的,寬只有快兩公尺,但房屋的長卻八到九公尺,其實是很小的居住空間,很特別的房屋格局,從門口就可以望到屋底,在內壢里能走進這麼特別格局的房屋真的很奇妙。

第三戶人家是一位上大夜班的叔叔,很少可以看見他。第四戶人家是人生經歷豐富精彩的余奶奶,奶奶人很好,常常借我長梯子幫了我很多忙,奶奶說我們就像她的孫女一樣,奶奶的人生足以寫一本豐富的小說,因為奶奶參與過文革等歷史劇大改變的時代,並經歷了我們無法想像的人生經驗。

內壢里充滿了許多故事,現在住著許多不同族群的人們,根據里長所說三分之一的人是外省人(包括第二、三代子女),三分之一的人是本地人,三分之一的客家人與原住民和外籍人口…等。居住於眷村的外省人口比例迅速降低。第一代的外省人,都已經八九十歲了,里長說這些爺爺們大概只剩十幾個人了,在內壢里有帶著濃濃鄉音的老伯伯,現居在內壢里遺留下舊式的眷村,不在都是眷村第二代子女更多是外地人,像鳳嬌阿姨就是因為二十歲初嫁到桃園內壢里。通常大家的感官都會將與大樓相鄰的磚造平房或加強磚造低樓層眷村建物相較之下較有落後感,這情形尤以都會區內最為明顯,所以內壢里給人沒有完全更新的感覺,那種紛亂感,我覺得反而讓人看見一些歷史與現代的有趣痕跡。因為環境的種種因素,讓中華路一段三十六巷單純純樸內壢居民,因為環境的不安全感而生活得很緊張,左鄰右舍的互動也比在台北公寓的互動來的頻繁,也許是因為這裡還存在著守望相助的道理,這裡的牆面上可以看見許多警告的標語,和監視錄影器其實都是在警告那些不是這個區域的人,因為這裡的竊盜率和亂丟垃圾的比率很高,常常都是外地人的作為。

在內壢里做作品的經驗很特別,原本附近的里民都投以不友善的眼神,就算知道我們是元智的學生也依舊是這種反應,對於他們而言我們就像外地來的侵犯者,但經過不斷實地作業,開始開啟許多關心我的聲音,也許不會對我作品有太多的想法,但開始從冷淡轉換到不同的態度並關心的問候我們。工廠在中華路上的林叔叔一直熱心協助我們,林叔叔原本是學電子相關的科系,總會提供我鐵工技術的幫助,並熱心的借我許多器材,在大熱天下不勞心辭的給予幫忙,也會給我一些作品上的意見,並且幫忙巡視班上同學的作品有沒有被破壞,這是讓我覺得非常感動事情,在三十六巷雖然有許多關心你的聲音但針對作品溝通還是算少數。

"之間" 是一個很奇妙的關係,他是個渾沌的距離,是兩個不同方向的事物產生了一點關係,因為有了接觸,而有了之間這種關係的開始,開始有了內壢里與我們家鄉之間的關係,內壢里民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我們與內壢事物歷史之間的關係開始。我覺得這裡是一個很特別的住屋空間,在經過這次藝術介入空間的機會,更認識許多不一樣的生活,與其他意想不到的學習與體悟。


----------------------------------------

日期:10/29

作品名稱:藍風













日期:20140106

作品名稱:藍風







日期:20140107

作品名稱:藍風







日期:20140108

作品名稱:藍風



作品名稱 : 藍風

作品材質: 白鐵,壓克力

作品操作方式: 
用風當動力,使裝置隨風轉動,裝置上有有色的壓克力片,能在地面映出有色影子。讓風使地面產生顏色的波動。

作者的切入角度:
他觀察到內壢里許多住戶都裝設鐵窗,環境帶給他很明確的不安全感。

作品與環境關係:
因為地區的風很大,想為藉由風向裝置在環境裡製造色彩的波動,為內壢里帶入輕鬆的氣氛。

作品分析比較:
因為範圍小,探討人和人之間關係轉化成光影的形式太過於表面,使人想像力受限,目的效果不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