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狀況不佳的邱媽媽對自己已呈現半放棄的狀態,因此對於她自己的事情,她並不會想要改變,特別是她孤僻的性格。電視及收音機成了她在家中幾乎是唯一與外界連結的窗口,偏偏邱媽媽家中又常處於陰暗的狀態。低迷的光線使她越來越慵懶,身體也因為太少活動而每況愈下。
邱家前其實是有個塊空地。空地的周遭都是鄰居房屋的背面,第一次去看時,完全沒有整理且雜草叢生。[[br]]
在希望這塊地不被輕易忽視,且期望邱媽媽能多走出自己的家門、使用這個空間的因素下,心中默許能將作品地點定在這塊空地上,並使邱媽媽能到戶外來使用。起初直接詢問邱媽媽對這塊地的意思,她說:希望能在這裡搭個鐵皮,這樣晒衣服遇到下雨天就不用愁了。因此我開始幫助她的所需,並且發現她生活中還有更多不便的小細節也幫助她一一改進。
邱家這塊空地是由鄰居房子所圍成的近似正方形的地。牆面高低不一,且牆面上分別有三台冷氣機器。若要使得邱媽媽能待在這,勢必要與冷氣機保持一定的距離:第一為的是與鄰居的私人空間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因為這作品的產生讓里民之間產生負面的觀感;第二,預留夏天冷氣機運作時散發出來的熱氣所需要的空間,且與熱氣保持距離。
邱媽媽家的格局比較老舊,家的主體與廁所是分開的。當邱家人半夜要上廁所時,就必須要離開自家,面對戶外,往右轉打開鐵門才能到廁所。若在夏天,可能這樣半夜如廁對邱家來說有些為危險;若是冬天,那更是寒風刺骨,雖然邱媽媽都說”已經習慣了”,但是對於這樣的格局,希望透過外加的結構延伸,來提升自家的安全感。[[br]]
因此,範圍上,以一個左右相反的L型為基礎輪廓(圖一),一邊為邱家窗前的空地以木頭搭建所圍起高三米的庭院空間,並在周圍圍上紗窗,降低院中蚊蟲對空間條件的影響。屋頂往排水方向下斜,並鋪上PC版,此空間可做為曬衣、戶外活動以及朋友來訪時使用(圖二)。而另一邊則是邱家門前,從原本的水泥地的範圍,,以同寬高延伸平台至庭院區,做為一整條個長廊平台。長廊連接廁所、邱家門口、以及庭院空間,讓原有的廁所與家,因空間的變動而有整體感,並與新空間產生主客的相對關係(圖三)。長廊地板延伸至庭院,與高低不平的地表相距約50公分,遮掩住地勢最崎嶇的路塊,再銜接上新的樓梯,讓行動不穩的邱媽媽在出門時能安全幾分。
第一個模型:由兩個部分組成[[br]]
第一個是邱家前面的長廊,第二個則用來較長時間的滯留的庭院空間。而斜屋頂用來排雨水。斜屋頂的方向:同邱家原有屋頂的方向,雨水從原本的屋頂落下,並順著同樣的方向排水。長廊屋頂的斜向與庭院屋頂的斜向不同,此方式預計將原有的老舊遮雨棚拆除。庭院出入口方向為斜向(A)。
二個模型:在這模型中,以許多斜撐的方式增加豐富性,並以結構支架的延伸(A),隔出曬衣空間。而院子蚊蟲眾多,因此將三向立面以紗網封起來取代面牆(B),產生空間明確的機能分別。入口設為拉門,讓半開放的空間,提升一點私密性(C)。
另外屋頂也能夠避雨。之前邱媽媽說的鐵皮太暗了,邱家陰暗的地方已經太多了,所以屋頂以透明pc浪板來取代鐵皮。斜屋頂的方向:為求簡潔的單一斜向,而將斜向改為往前下斜 (圖五) 。
模型三:由於院子地勢不平,在現場搭建時尺寸變得複雜,也因模型不能檔到邱家的出入路徑,故這模型在現場尺寸改變得非常多,而施工期間,邱媽媽也來湊熱鬧,自己釘了一個小桌子。
模型四:在模型三的施作期間,感受到庭院那裡的日照十分強烈,因此嘗試在屋頂與樑之間增加不透明的材質(A)。在牆面的部分,除了正面有門,另外兩大面都是以紗窗封死顯些無趣,嘗試將紗窗局布改成活動的方式(B),例如在白天早上蚊子較沒這麼多時,天氣又好就可以開窗,讓空間開放。
另外避開在邱家門口前立柱子(C),邱媽媽待在客廳時,往外的視線才不會被結構所阻礙。斜屋頂的方向:考慮將曬衣規劃成能夠拉線上升下降的機構,而升降需要較高的位置,便能與斜屋頂走向作結合。
模型五:新圍成空間其實很小,盡量省去長廊寬度。而在討論後,結論邱家門口上的遮雨棚是不能拆的,但為了要保持長廊的感覺,將橫梁延伸過去。而斜屋頂的部分,因為庭院右側地上有預設排水溝,所以再次將屋頂改成往右下斜。而大斜撐雨屋頂斜向一同調整到右邊。這讓正面看起來較為空洞,因此在正面也加了一組大斜撐,讓整體視覺上較有協調感。
最後作品施作:有請到專業人員幫忙主結構以及屋頂。在施作時,得知邱家房東不允許拆除原有的遮陽板,為躲過窗戶的遮陽板,整體高度往上高出一些。但是也因此預設將延伸至門口的結構,也因為躲不過門上的遮陽板而作罷。以木頭搭建長廊延伸的地板以及階梯。三面紗網邱家人都可以自行更換,過高的部分以透明PC取代紗網。而紗窗的分隔方式以簡潔為主,太複雜的框架會顯得較不穩固,成本也較高。門口旁有一扇紗窗能往外推開,並且有平台可以倚靠。在地面、屋頂以及立面完成後,庭院裡頭因悶熱,而從屋頂結構延伸支架出來,掛上邱媽媽手摺的飾品,隨風搖曳並減少陽光直射。邱媽媽對於自己得作品也在其中感到驕傲,且時常會動手整理這些紙摺蝴蝶的形態。
在施作的日子中,邱媽媽某天打來,她說她女兒回來看她,看到作品覺得這個庭院很漂亮。並問著甚麼時候完成,她要帶他朋友回來看!
而附近的鄰居,也因作品每天會在這裡成長變化,會特地走過來看一下。久了甚至就坐在階梯上聊天。有的鄰居做裝潢,變會給予可靠的建議,也會大方的租借器具。這些都是在剛進入內壢里時,完全沒想到的事情。其實內壢里的人,我所認識的那一群,很熱情。他們有些看起來兇惡,有些行為看似很惡霸,但這其實都只是他們的表面。就連邱媽媽看附近刺龍刺鳳在背上的鄰居,也認為他們來者不善,直到幾次的來訪進而可能是第一次的交談。施作過程中,由於使用器具時音量很大,但是鄰居並沒有檢舉或抗議,不但是以包容,更是出力支持,才讓作品能順利完成。這一年來真的非常感謝這些體貼我們的內壢里人。
姓名 吳美玲
年齡 56歲
出身地 台灣彰化
興趣 看電視、種植物、釘椅子
特長 摺紙、觀察天象
經歷 紡織廠作業員
電子廠作業員
洗碗工
邱家,地點位在內壢里里民活動中心後方一個不起眼的入口,那入口已被鄰居用各種廢棄物遮去三分之二的寬度。家中沒有任何代步工具,邱媽媽也很少出門,對於住家門口出入並沒有太大困擾,所以也不特別跟鄰居計較。
邱媽媽,彰化人,約民國56年生,家裡有3個姐妹一個弟弟。從小幫忙家裡編織竹簍,長大後到北部工作。曾做過紡織廠、電子廠的作業員。她對年輕時的工作透露的不多,對最後做的「洗碗工」卻時常提起。邱媽說當時她所工作的餐廳都營業到一、兩點,到收工回家就已經三更半夜,幾乎是日夜顛倒的作息。長期下來使得身體不堪負荷,到現在腳走不久,腰不能彎,眼睛不看清,耳朵不靈光又患有糖尿病且胃不好。雖然這些問題也不確定是否全是在工作時期造成的,但邱媽至今56歲,體型肥胖,建康狀況跟一般同年齡的婦女相較之下相距甚多。這麼多毛病,也造成邱媽媽生活上有許多不便,只要一遇到不便她又會再提起洗碗工的日子。至今邱媽媽覺得自己已經「整組壞光光」了。沒有辦法工作的她無耐的只能每天在家裡看電視。
邱媽媽在年輕時,曾交過幾任男朋友,但是她都嫌這些男朋友工作不夠好,而沒有後續發展。直到親戚介紹「邱清松先生」給她,雖然邱先生的職業沒有絕對比前幾任男友好,但邱先生當時對邱媽媽很是體貼。邱媽曾拿出一疊過往的照片,其中就有他們年輕時出去玩的合照。照片裡邱媽媽沒甚麼不同,但唯一很不一樣的是身上穿著一席套裝,邱媽媽說:「套裝是他(邱先生)送的,他的品味還不錯,以前都會挑衣服送給我。」邱媽媽還說:「他以前對我不錯。」
但這一切在婚後竟有了變化,邱媽媽嫁過去後始終沒懷孕,在早期的社會中便自然引來婆家的不滿。而婚後,邱先生的對她的好便僅止於過往,他開始走向外面的花花世界,不顧自己是一位已婚的男人。後來邱媽媽在壓力之下,終於在婚後11年懷了第一胎,是個女孩,當時邱先生儼然成了邱爸爸。然而邱爸爸在外幾年後也有了自己的伴,便開始不理會邱媽媽,也不在乎女兒,就連她們的生活也是不聞不問。邱爸爸的離去造成邱媽媽在經濟上有嚴重的困擾,於是邱媽媽的壓力又再度萌生。在這時候她的大女兒開始步入叛逆期,既偷學費,還結交了些狐朋狗友時常到家裡跟她要錢,鬧的邱家不得安寧,邱媽媽說那時期是她人生中最低潮的階段。
在大女兒出生的九年後,邱媽媽懷了第二胎,是個男生。懷男嬰的喜訊算是給邱家長輩一線希望,但邱媽媽卻沒有想要以這個兒子來爭取她在邱家的地位。也許她認為,就算邱家長輩因此喜歡她,也換不回邱爸爸的心。[[br]]所以邱媽並不想要這個小孩,打算將他拿掉。此舉卻反被邱爸爸阻止,他主張將這小孩生下來,並且也開始陪在邱媽媽身邊。本以為邱爸爸會從此盡守本分,但沒想到等到兒子生下來後,他又再度離開邱媽媽。邱媽媽訴說時透露了她對邱爸爸的二度失望。
這個兒子叫作邱吉爾,取這名字全然體現了長輩們對他的期盼。但是邱吉爾天生有輕度的智能障礙,在學校唸的是特殊班級。不是個愛唸書的小孩,但是很愛打球,且運動細胞不錯,交友甚廣。可能是名字特殊的關係,學校的人都認識他。在內壢里,只要是跟他年齡相仿的小孩都是他的朋友,邱媽媽說他交友廣闊卻不懂得挑朋友,邱媽都得替他阻擋不單純的友人。
邱吉爾的不愛唸書是從小慣出來的,從小學一二年級時期的作業,邱媽媽就會拿來幫他寫,她說不寫邱吉爾會被罵,但是這規矩上要處罰的是邱吉爾,邱媽媽的作為是處罰到她自己。往後,越隨著邱吉爾的年級升高,作業難度加深,且邱媽媽眼睛因年老衰退,她已經沒有辦法幫邱吉爾寫作業了,大女兒在外工作也幫不上忙。於是邱家演變成兒子認不得字,媽媽看不見字,家裡的信件都要靠外人才能閱讀的窘境。
在約略認識他們的狀況後,擔心邱吉爾的背景在學校因為同儕競爭會有兩種影響。一種是外來的:由於家裡環境較為貧苦,容易被視為弱勢而受欺負。但由於他交友廣闊,這狀況似乎不嚴重;另一種是內在的:邱吉爾自己對資源的不平衡,這在邱吉爾身上似乎比較能感受到,像他手上拿的手機就是他私自去家樂福辦的。辦支手機附帶的好處即是邱媽媽找兒子能較為方便,但邱媽媽也不讓他的手機可以撥號,只能接電話。在我跟邱吉爾剛接觸時,他隨手就喜歡借手機去玩。神奇的是不管哪一廠牌的手機,按鍵式或是觸控式的都隨即上手。這顯得他在物質上已經體會到與別人的不同,而這已經在他心中萌生偏移的價值觀,也讓他的自尊越來越不容侵犯。有時,甚至可以感受到他積極想要證明自己對硬體的認知能力。這令人有些憂心他對於物質上的渴望會不會導致他以負面的方式去取得,在他正要進入國中的這段年紀,絕對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而這也是邱媽媽十分擔心的事情,況且家裡附近有一群愛跳八家將的青年。這些青年與邱吉爾也認識,邱媽說以前這些青年會來邱家搗亂,例如在門口放鞭炮,把邱吉爾嚇個半死,但現在他們長大了比較不會這麼無聊,反而是附近一對唸幼稚園的小兄弟,與邱吉爾年齡差距甚遠卻同樣是好朋友。小兄弟常常找邱吉爾玩,邱媽媽說他們會偷邱家的東西,所以不歡迎他們。
而在內壢里裡,有些人是邱媽媽的好朋友。有會來找邱媽媽吃飯喝酒的;有了解邱家的處境,會在各方面給予協助的人:像里長便是偶爾會送米幫助他們,以及有位里民,會煮很大一鍋飯並分送給附近有需要的人;或是邱吉爾在內壢里的同學,也會把多餘的物品拿來看邱家有沒有需要。外界的熱心幫助,相對得邱家就像是個插了管的病人,靠著各界的扶持才撐到今日。但是在大家不斷的幫助下,現在我所感受到的卻是他們看待這些幫助已經成了習慣,因為習慣了所以沒有想太多。邱媽媽其實是個很老實的人,所以當她隨口說出期盼的事情時,我想她是沒有惡意的。某次連假之後的日子去探訪邱媽媽,她看到我的時候說:「很久沒看到你了!」當時聽倒還有點高興,這位里民已經將我的拜訪當成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後來邱媽接著說:「前幾天本來要先跟你借一點錢啦!」聽到我都失望了。她後來說明,是因為參加近親的婚禮,她沒有錢包禮金,想先借錢再還。說到這,失落感便漸漸轉為無奈。而邱吉爾還是小孩子,上次指著麥當勞對我說「那你請我。」這點舉止都得繞好大一圈解釋,試圖讓他了解這樣子是不行的,不能靠求別人的慷慨來滿足自己小小的慾望。邱吉爾也有一部份可能被他姊姊或爸爸寵壞。邱媽媽說:「邱爸爸跟邱吉爾的姊姊感情不大好,因為邱爸爸在她小時候都不在家。但是邱爸爸卻很疼邱吉爾,從邱吉爾很小就常常買東西給他,直到現在。」我想在邱吉爾成長過程未盡全責的邱爸爸久久回來一次,不可能陪伴兒子太多,所以轉而以物質上的供應來得到兒子的好感吧!
邱吉爾的姊姊一直希望邱媽媽不要再跟邱爸爸連絡,邱媽始終狠不下心。從她口中會感覺到她還惦記著與邱爸爸交往時的舊情。但是現實因素,若與邱爸爸離婚便能自力救濟申請補助。這些邱媽媽都了解,但是她曾說,因為邱吉爾年紀還小,而她自己身體不好。邱媽只希望若她走的時候不要帶給邱吉爾太多負擔,也因此她都有默默的存基金要留給邱吉爾。而現在讓邱爸爸留下來,是為了希望在往後邱吉爾走出學校的保護時,還有一位爸爸可以依靠。
至今,只剩邱媽與邱吉爾住在內壢,邱媽媽說從她沒有收入開始,慈濟的社工就替他們申辦殘障手冊,判定為輕度智能障礙。接收補助的兩人每個月只靠七千塊生活,這對還要扶持邱吉爾升國中的媽媽來說是不夠用的。所幸在中壢做美髮工作的大女兒,每個月會拿錢回家給媽媽。而邱爸爸在台北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個月也基本會撥給邱媽媽一些錢。經濟上總是要東貼西補才能維持下去,沒收到錢,邱媽媽還得自己去台北找丈夫。
除了每個月初爭錢外,邱媽媽平時都待在家看電視、睡覺。她總是花很長的時間在看電視,鄉土劇、購物頻道以及新聞氣象是她的最愛。看著鄉土劇時會令邱媽媽十分投入,看到壞人她會對著電視機謾罵,有時甚至氣的關起電視就不看了;購物頻道主持人的花言巧語,常讓邱媽媽莫名花掉緊縮的錢財;而時常看新聞氣象,使邱媽媽有著觀察天候的好功夫。這些節目分別影響甚深,但是對於購物頻道,讓我開始懷疑邱媽媽是否有判別上問題。曾經燈泡壞了,邱媽竟買了一個兩百多塊錢LED感應的裝置掛在走廊上,而不去買燈泡來替換。這樣的案例在邱家非常多,也許支出失衡也是他們貧困的原因之一。
受到經濟影響,母子兩人的每天飲食大同小異。常吃菜飯混在一起料理的粥或炒飯,最喜歡吃泡麵卻沒看他們買過。有時家裡沒東西吃,便是餓肚子也不願意去買,或者住在對面的婆家會多煮點與他們分享。邱媽鮮少出門,也不與鄰居互動,久而久之,除了面對很熟識的朋友外,她顯得相當的封閉。里長說邱家算是內壢里最底層的人群,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是跟一般辛苦的人相比,邱媽媽的封閉已經養成她懶惰的個性。對於生活她也懶得去改變。她雖說不想讓邱吉爾過得更苦,但她也沒有先讓邱吉爾看到要積極努力的一面。
另外屋頂也能夠避雨。之前邱媽媽說的鐵皮太暗了,邱家陰暗的地方已經太多了,所以屋頂以透明pc浪板來取代鐵皮。斜屋頂的方向:為求簡潔的單一斜向,而將斜向改為往前下斜 (圖五) 。
模型三:由於院子地勢不平,在現場搭建時尺寸變得複雜,也因模型不能檔到邱家的出入路徑,故這模型在現場尺寸改變得非常多,而施工期間,邱媽媽也來湊熱鬧,自己釘了一個小桌子。
模型四:在模型三的施作期間,感受到庭院那裡的日照十分強烈,因此嘗試在屋頂與樑之間增加不透明的材質(A)。在牆面的部分,除了正面有門,另外兩大面都是以紗窗封死顯些無趣,嘗試將紗窗局布改成活動的方式(B),例如在白天早上蚊子較沒這麼多時,天氣又好就可以開窗,讓空間開放。
另外避開在邱家門口前立柱子(C),邱媽媽待在客廳時,往外的視線才不會被結構所阻礙。斜屋頂的方向:考慮將曬衣規劃成能夠拉線上升下降的機構,而升降需要較高的位置,便能與斜屋頂走向作結合。
模型五:新圍成空間其實很小,盡量省去長廊寬度。而在討論後,結論邱家門口上的遮雨棚是不能拆的,但為了要保持長廊的感覺,將橫梁延伸過去。而斜屋頂的部分,因為庭院右側地上有預設排水溝,所以再次將屋頂改成往右下斜。而大斜撐雨屋頂斜向一同調整到右邊。這讓正面看起來較為空洞,因此在正面也加了一組大斜撐,讓整體視覺上較有協調感。
最後作品施作:有請到專業人員幫忙主結構以及屋頂。在施作時,得知邱家房東不允許拆除原有的遮陽板,為躲過窗戶的遮陽板,整體高度往上高出一些。但是也因此預設將延伸至門口的結構,也因為躲不過門上的遮陽板而作罷。以木頭搭建長廊延伸的地板以及階梯。三面紗網邱家人都可以自行更換,過高的部分以透明PC取代紗網。而紗窗的分隔方式以簡潔為主,太複雜的框架會顯得較不穩固,成本也較高。門口旁有一扇紗窗能往外推開,並且有平台可以倚靠。在地面、屋頂以及立面完成後,庭院裡頭因悶熱,而從屋頂結構延伸支架出來,掛上邱媽媽手摺的飾品,隨風搖曳並減少陽光直射。邱媽媽對於自己得作品也在其中感到驕傲,且時常會動手整理這些紙摺蝴蝶的形態。
在施作的日子中,邱媽媽某天打來,她說她女兒回來看她,看到作品覺得這個庭院很漂亮。並問著甚麼時候完成,她要帶他朋友回來看!
而附近的鄰居,也因作品每天會在這裡成長變化,會特地走過來看一下。久了甚至就坐在階梯上聊天。有的鄰居做裝潢,變會給予可靠的建議,也會大方的租借器具。這些都是在剛進入內壢里時,完全沒想到的事情。其實內壢里的人,我所認識的那一群,很熱情。他們有些看起來兇惡,有些行為看似很惡霸,但這其實都只是他們的表面。就連邱媽媽看附近刺龍刺鳳在背上的鄰居,也認為他們來者不善,直到幾次的來訪進而可能是第一次的交談。施作過程中,由於使用器具時音量很大,但是鄰居並沒有檢舉或抗議,不但是以包容,更是出力支持,才讓作品能順利完成。這一年來真的非常感謝這些體貼我們的內壢里人。
姓名 吳美玲
年齡 56歲
出身地 台灣彰化
興趣 看電視、種植物、釘椅子
特長 摺紙、觀察天象
經歷 紡織廠作業員
電子廠作業員
洗碗工
邱家,地點位在內壢里里民活動中心後方一個不起眼的入口,那入口已被鄰居用各種廢棄物遮去三分之二的寬度。家中沒有任何代步工具,邱媽媽也很少出門,對於住家門口出入並沒有太大困擾,所以也不特別跟鄰居計較。
邱媽媽,彰化人,約民國56年生,家裡有3個姐妹一個弟弟。從小幫忙家裡編織竹簍,長大後到北部工作。曾做過紡織廠、電子廠的作業員。她對年輕時的工作透露的不多,對最後做的「洗碗工」卻時常提起。邱媽說當時她所工作的餐廳都營業到一、兩點,到收工回家就已經三更半夜,幾乎是日夜顛倒的作息。長期下來使得身體不堪負荷,到現在腳走不久,腰不能彎,眼睛不看清,耳朵不靈光又患有糖尿病且胃不好。雖然這些問題也不確定是否全是在工作時期造成的,但邱媽至今56歲,體型肥胖,建康狀況跟一般同年齡的婦女相較之下相距甚多。這麼多毛病,也造成邱媽媽生活上有許多不便,只要一遇到不便她又會再提起洗碗工的日子。至今邱媽媽覺得自己已經「整組壞光光」了。沒有辦法工作的她無耐的只能每天在家裡看電視。
邱媽媽在年輕時,曾交過幾任男朋友,但是她都嫌這些男朋友工作不夠好,而沒有後續發展。直到親戚介紹「邱清松先生」給她,雖然邱先生的職業沒有絕對比前幾任男友好,但邱先生當時對邱媽媽很是體貼。邱媽曾拿出一疊過往的照片,其中就有他們年輕時出去玩的合照。照片裡邱媽媽沒甚麼不同,但唯一很不一樣的是身上穿著一席套裝,邱媽媽說:「套裝是他(邱先生)送的,他的品味還不錯,以前都會挑衣服送給我。」邱媽媽還說:「他以前對我不錯。」
但這一切在婚後竟有了變化,邱媽媽嫁過去後始終沒懷孕,在早期的社會中便自然引來婆家的不滿。而婚後,邱先生的對她的好便僅止於過往,他開始走向外面的花花世界,不顧自己是一位已婚的男人。後來邱媽媽在壓力之下,終於在婚後11年懷了第一胎,是個女孩,當時邱先生儼然成了邱爸爸。然而邱爸爸在外幾年後也有了自己的伴,便開始不理會邱媽媽,也不在乎女兒,就連她們的生活也是不聞不問。邱爸爸的離去造成邱媽媽在經濟上有嚴重的困擾,於是邱媽媽的壓力又再度萌生。在這時候她的大女兒開始步入叛逆期,既偷學費,還結交了些狐朋狗友時常到家裡跟她要錢,鬧的邱家不得安寧,邱媽媽說那時期是她人生中最低潮的階段。
在大女兒出生的九年後,邱媽媽懷了第二胎,是個男生。懷男嬰的喜訊算是給邱家長輩一線希望,但邱媽媽卻沒有想要以這個兒子來爭取她在邱家的地位。也許她認為,就算邱家長輩因此喜歡她,也換不回邱爸爸的心。[[br]]所以邱媽並不想要這個小孩,打算將他拿掉。此舉卻反被邱爸爸阻止,他主張將這小孩生下來,並且也開始陪在邱媽媽身邊。本以為邱爸爸會從此盡守本分,但沒想到等到兒子生下來後,他又再度離開邱媽媽。邱媽媽訴說時透露了她對邱爸爸的二度失望。
這個兒子叫作邱吉爾,取這名字全然體現了長輩們對他的期盼。但是邱吉爾天生有輕度的智能障礙,在學校唸的是特殊班級。不是個愛唸書的小孩,但是很愛打球,且運動細胞不錯,交友甚廣。可能是名字特殊的關係,學校的人都認識他。在內壢里,只要是跟他年齡相仿的小孩都是他的朋友,邱媽媽說他交友廣闊卻不懂得挑朋友,邱媽都得替他阻擋不單純的友人。
邱吉爾的不愛唸書是從小慣出來的,從小學一二年級時期的作業,邱媽媽就會拿來幫他寫,她說不寫邱吉爾會被罵,但是這規矩上要處罰的是邱吉爾,邱媽媽的作為是處罰到她自己。往後,越隨著邱吉爾的年級升高,作業難度加深,且邱媽媽眼睛因年老衰退,她已經沒有辦法幫邱吉爾寫作業了,大女兒在外工作也幫不上忙。於是邱家演變成兒子認不得字,媽媽看不見字,家裡的信件都要靠外人才能閱讀的窘境。
在約略認識他們的狀況後,擔心邱吉爾的背景在學校因為同儕競爭會有兩種影響。一種是外來的:由於家裡環境較為貧苦,容易被視為弱勢而受欺負。但由於他交友廣闊,這狀況似乎不嚴重;另一種是內在的:邱吉爾自己對資源的不平衡,這在邱吉爾身上似乎比較能感受到,像他手上拿的手機就是他私自去家樂福辦的。辦支手機附帶的好處即是邱媽媽找兒子能較為方便,但邱媽媽也不讓他的手機可以撥號,只能接電話。在我跟邱吉爾剛接觸時,他隨手就喜歡借手機去玩。神奇的是不管哪一廠牌的手機,按鍵式或是觸控式的都隨即上手。這顯得他在物質上已經體會到與別人的不同,而這已經在他心中萌生偏移的價值觀,也讓他的自尊越來越不容侵犯。有時,甚至可以感受到他積極想要證明自己對硬體的認知能力。這令人有些憂心他對於物質上的渴望會不會導致他以負面的方式去取得,在他正要進入國中的這段年紀,絕對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而這也是邱媽媽十分擔心的事情,況且家裡附近有一群愛跳八家將的青年。這些青年與邱吉爾也認識,邱媽說以前這些青年會來邱家搗亂,例如在門口放鞭炮,把邱吉爾嚇個半死,但現在他們長大了比較不會這麼無聊,反而是附近一對唸幼稚園的小兄弟,與邱吉爾年齡差距甚遠卻同樣是好朋友。小兄弟常常找邱吉爾玩,邱媽媽說他們會偷邱家的東西,所以不歡迎他們。
而在內壢里裡,有些人是邱媽媽的好朋友。有會來找邱媽媽吃飯喝酒的;有了解邱家的處境,會在各方面給予協助的人:像里長便是偶爾會送米幫助他們,以及有位里民,會煮很大一鍋飯並分送給附近有需要的人;或是邱吉爾在內壢里的同學,也會把多餘的物品拿來看邱家有沒有需要。外界的熱心幫助,相對得邱家就像是個插了管的病人,靠著各界的扶持才撐到今日。但是在大家不斷的幫助下,現在我所感受到的卻是他們看待這些幫助已經成了習慣,因為習慣了所以沒有想太多。邱媽媽其實是個很老實的人,所以當她隨口說出期盼的事情時,我想她是沒有惡意的。某次連假之後的日子去探訪邱媽媽,她看到我的時候說:「很久沒看到你了!」當時聽倒還有點高興,這位里民已經將我的拜訪當成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後來邱媽接著說:「前幾天本來要先跟你借一點錢啦!」聽到我都失望了。她後來說明,是因為參加近親的婚禮,她沒有錢包禮金,想先借錢再還。說到這,失落感便漸漸轉為無奈。而邱吉爾還是小孩子,上次指著麥當勞對我說「那你請我。」這點舉止都得繞好大一圈解釋,試圖讓他了解這樣子是不行的,不能靠求別人的慷慨來滿足自己小小的慾望。邱吉爾也有一部份可能被他姊姊或爸爸寵壞。邱媽媽說:「邱爸爸跟邱吉爾的姊姊感情不大好,因為邱爸爸在她小時候都不在家。但是邱爸爸卻很疼邱吉爾,從邱吉爾很小就常常買東西給他,直到現在。」我想在邱吉爾成長過程未盡全責的邱爸爸久久回來一次,不可能陪伴兒子太多,所以轉而以物質上的供應來得到兒子的好感吧!
邱吉爾的姊姊一直希望邱媽媽不要再跟邱爸爸連絡,邱媽始終狠不下心。從她口中會感覺到她還惦記著與邱爸爸交往時的舊情。但是現實因素,若與邱爸爸離婚便能自力救濟申請補助。這些邱媽媽都了解,但是她曾說,因為邱吉爾年紀還小,而她自己身體不好。邱媽只希望若她走的時候不要帶給邱吉爾太多負擔,也因此她都有默默的存基金要留給邱吉爾。而現在讓邱爸爸留下來,是為了希望在往後邱吉爾走出學校的保護時,還有一位爸爸可以依靠。
至今,只剩邱媽與邱吉爾住在內壢,邱媽媽說從她沒有收入開始,慈濟的社工就替他們申辦殘障手冊,判定為輕度智能障礙。接收補助的兩人每個月只靠七千塊生活,這對還要扶持邱吉爾升國中的媽媽來說是不夠用的。所幸在中壢做美髮工作的大女兒,每個月會拿錢回家給媽媽。而邱爸爸在台北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個月也基本會撥給邱媽媽一些錢。經濟上總是要東貼西補才能維持下去,沒收到錢,邱媽媽還得自己去台北找丈夫。
除了每個月初爭錢外,邱媽媽平時都待在家看電視、睡覺。她總是花很長的時間在看電視,鄉土劇、購物頻道以及新聞氣象是她的最愛。看著鄉土劇時會令邱媽媽十分投入,看到壞人她會對著電視機謾罵,有時甚至氣的關起電視就不看了;購物頻道主持人的花言巧語,常讓邱媽媽莫名花掉緊縮的錢財;而時常看新聞氣象,使邱媽媽有著觀察天候的好功夫。這些節目分別影響甚深,但是對於購物頻道,讓我開始懷疑邱媽媽是否有判別上問題。曾經燈泡壞了,邱媽竟買了一個兩百多塊錢LED感應的裝置掛在走廊上,而不去買燈泡來替換。這樣的案例在邱家非常多,也許支出失衡也是他們貧困的原因之一。
受到經濟影響,母子兩人的每天飲食大同小異。常吃菜飯混在一起料理的粥或炒飯,最喜歡吃泡麵卻沒看他們買過。有時家裡沒東西吃,便是餓肚子也不願意去買,或者住在對面的婆家會多煮點與他們分享。邱媽鮮少出門,也不與鄰居互動,久而久之,除了面對很熟識的朋友外,她顯得相當的封閉。里長說邱家算是內壢里最底層的人群,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是跟一般辛苦的人相比,邱媽媽的封閉已經養成她懶惰的個性。對於生活她也懶得去改變。她雖說不想讓邱吉爾過得更苦,但她也沒有先讓邱吉爾看到要積極努力的一面。
---------------------------------------
作品材質:木條、PC板
作品操作方式:
以一個左右相反的L型為基礎輪廓,一邊為邱家窗前的空地以木頭搭建所圍起高三米的庭院空間,並在周圍圍上紗窗,降低院中蚊蟲對空間條件的影響。屋頂往排水方下斜,並鋪上PC板,此空間可做為曬衣、戶外活動以及朋友來訪時使用。而另一邊則是邱家門前,從原本的水泥地的範圍,以同寬高延伸平台至庭院區,作為一整條的長廊平台。長廊連接廁所、邱家門口、以及庭院空間,讓原有的廁所與家,因空間的變動而有整體感,並與新空間產生主客的相對關係。長廊地板延伸至庭院,與高低不平的地表相聚50公分,遮掩住地是最崎嶇的陸塊,再銜接上新的樓梯,讓行動不穩的邱媽媽在出門時能安全幾分。
作者的切入角度:
邱媽媽家的格局比較老舊,家的主體與廁所是分開的。當邱家人半夜要上廁所時,就必須要離開自家,面對戶外,往右轉打開鐵門才能到廁所。若在夏天,可能這樣半夜如廁對邱家來說有些危險;若是冬天,那更是寒風刺骨,雖然邱媽媽都說"已經習慣了",但是對於這樣的格局,希望能透過外加的結構延伸,來提升自家的安全感。
作品分析比較:
顏妤真曾提過他在施作的日子中,邱媽媽友表示過他的女兒覺得作品很漂亮,很期待作品的完成。而附近的鄰居,也因作品每天會在這裡成長變化,會特地走過來看一下。久了甚至就坐在階梯上聊天。有的鄰居做裝潢,便會給予可靠的建議,也會大方的租借器具。這些都是他在剛進入內壢里時,完全沒想到的事情。
然而由於邱家的地點位在內壢里里民活動中心後方一個不起眼的入口,前方的空地周圍都是鄰居房屋的背面,使的邱家常處於陰暗的狀態,加上邱媽媽孤僻與慵懶的個性,這個作品逐漸地越來越少人會主動去關注,它的光采也就漸漸的隱沒在邱家陰暗的前院之中。
這個作品現在依舊是邱家人的曬衣空間,然而少了群眾的聚集,這當中的空間也逐漸開始堆放起雜物,即便放了座椅也鮮少人會在其中乘涼或是吹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