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介紹
惡臭的奇異影響力
而不祥之物既將腐化, 可佈之氣隨之生; 如同逝去已久之火龍與人, 其臭可致大毀滅。英國詩人諾頓《煉金之續》
香水之都
第一次走進內壢里,各種氣味混合,向我飄來,對我來說內壢是座香水之都,她有著和18世紀巴黎一樣的魔力,根據巴黎作家梅爾西埃《巴黎景象》寫到:「狹窄、錯置的街道,加上高聳的建築租擋了空氣的循環,還有屠宰場和魚市場、糞坑及亂葬崗,這些空氣不斷惡化,充滿了各種有害的細微粒子,不論在什麼地方,空氣都凝滯不動,濃稠到令人難以呼吸。而四周過高的樓房又剝奪了低樓層居民的光線,即使到了日正當中的時刻,四下還是一片陰暗。」仔細看看我們的內壢里,狹窄、錯置的街道、菜市場、糞坑、廢墟、老人味,雖比不上18世紀的巴黎,但裡頭的空氣似乎已停滯了,裡頭也住著一個葛奴乙對氣味如此敏感。
在內壢里行走的時候,我發現了幾乎每位居民的家都或多或少有種些植物,我以內壢裡發現的幾種植物創造了,內壢 No.5迷人香水的外型,燈籠花、馬纓丹、百合的花朵形,成為了No.5的獨特噴嘴,我們可以拉扯或是踩踏這些水管來感受No.5所帶來的魔力。
中華路和成功路是內壢里的果肉,它們被商業利用了,而內壢里卻隨著時間被人們遺忘了,老兵會凋零,壯年會出走,留下的是空屋,待人利用......。
嗅覺的內壢里
氣味
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餘空床;床中繡被卷不寢,至今三載聞餘香。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相思黃葉盡,白露濕清苔。唐代李白寫下了有關氣味的詩,嗅覺在人類的生活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康菲而德在《踏上心靈幽徑》寫到,「一天早上,我出門化緣,走著走著我的鼻子境變得好像狗一般靈敏。我沿著小鎮的街道走著,每隔三五步就有不同的氣味襲來:有人正在洗東西、有人正在花園裡施肥、建築物上了新油漆、中國店裡的炭火爐正燒著、隔壁窗口飄出菜要的香味。那是一次非凡的經驗,我進入一個境界,領會一切可能的氣味。」
我想沒有什麼比把嗅覺感官放大10萬倍還要神奇的了,如果我們是一隻走在內壢裡的狗,那麼我們的嗅覺將不同凡響,當然我們不可能是狗,對佛洛依德來說,氣味感是一種退化的知覺,就如同我們的盲腸般可有可無,原因是這樣的,我們的祖先在演化過程中開始使用兩腳立姿時,鼻子與地面的距離拉長了,嗅覺便退化了。而直立的猿人發現她們的生殖器外露,深感羞愧與嫌惡,對糞便的臭味產生了反感,並壓抑他們的一般嗅覺。這是通往文明之路必備的先決條件:壓抑嗅覺意味著壓抑野蠻的性衝動,舉手投足足變得益發有教養,想當而然我們無法向內壢里的狗一樣隨地大小便。
偉大的電話發明家-貝爾,則告訴我們,你若有新創立一門新的學科,就去測量氣味吧!而十八世紀的瑞典博物學家林奈,是科學分類的比祖,事實上他對這個主題有些走火入魔,不但將動植物、言時與海洋做分類,甚至把門下的科學家也列入了他的分類名單。林奈將所有的藥用植物以氣味分類,分別為香味、辛辣味、麝香味、蒜味、山羊味、腐臭味及噁心味。而他本身對氣味則是興致缺缺,並認為氣味就是氣味,當然而然那些分類法裡面沒有我們所熟悉的,花香、果香、木質、綠葉等等明顯的氣味,林奈指著眼於藥性,又對各種氣味的感覺特質是而不見,但科學家人視他為將氣味進行科學分類的第一人,結果招致一場大禍:氣味研究者因此走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冤枉路。
徐四金更透過他的小說《香水》將我們帶入了18世紀的巴黎,小說述說一位奇特的殺人兇手葛奴乙在1738至1767發生的故事。他出生的巴黎當時還沒有光鮮亮麗的購物大道與時尚精品,反而充斥著狹窄的巷弄,衛生情況也很惡劣,它的生活就只有貧窮與孤兒院、菜市場與手工業。事實上在18世紀初,法國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都市,路易十四不但大力贊助藝術、文學與科學的發展,在巴黎興建了很多代表性的建築,法國首都很快就成為歐洲在都市建築與文化發展上的典範。但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不是這樣的,由於人口成長時在太快,巴黎完全沒有辦法負荷,許多人只能將自己困在人口爆炸的窮人區,在可怕的環境討生活。當時的衛生環境對於今日的我們而言,是完全無法像的。而徐四金在短短30和德文中,就寫了起碼19次的臭味或發臭。在看看當的巴黎作家梅爾西埃《巴黎景象》寫到:「狹窄、錯置的街道,加上高聳的建築租擋了空氣的循環,還有屠宰場和魚市場、糞坑及亂葬崗,這些空氣不斷惡化,充滿了各種有害的細微粒子,不論在什麼地方,空氣都凝滯不動,濃稠到令人難以呼吸。而四周過高的樓房又剝奪了低樓層居民的光線,即使到了日正當中的時刻,四下還是一片陰暗。」仔細看看我們的內壢里,狹窄、錯置的街道、菜市場、糞坑、廢墟、老人味,雖比不上18世紀的巴黎,但裡頭的空氣似乎已停滯了,也頭也住著一個葛奴乙對氣味如此敏感。
黑格爾則告訴我們,「人是一種清淡的香味,這種香味充斥在人的行為當中。」
內壢里給我的感覺是充滿了老人的氣味,老人味就是身體產生一種叫做不飽和醛的味道。但我們對於氣味的所有反應,幾乎都是心理所表現的情緒效應,即為『無意識』。那根本不適合理的理智反應。所以我們在內壢里的空地撿拾廢棄的磁磚瓦片,從腳邊傳來的惡臭,我們不用看用聞的就是有人踩到狗屎了,因為對於氣味記憶不知不覺自動累積起來,甚至掩蓋了痕跡,連我們都不知道自己還記得。這種隨經驗而來的奇妙感受就像所有魔術般,是基於誤導而生的幻象。我們的心靈一如夜總會的魔術師,趁我們不注意時,把記憶從口袋裡偷拿出來秀一下。菜市場的豬肉攤、腳下的狗屎、屋裡傳來的老人味、水果腐爛的味道,我們都能從過去的記憶裡分辨它們,一旦某個氣味警至消失了,特別是許多人都熟悉的某種氣味,真可說是一種文化的流失。如果狗屎的惡臭味、老人的氣味、菜市場的味道、靈骨塔的香火味,那麼內壢里真的是流失了某些重要的文化,
最近一些研究還想證明人類就像其他哺乳動物一樣,擁有一種次要功能的嗅覺器官。在動物溝通中扮演重大作用的犁鼻器,或許在人類身上發揮第六感的作用。雖然此種第六感的活動空間還有待探索,但已引起熱烈的爭論。尼采甚至表示:「我的全部天才就在鼻孔裡。」
蒼蠅
空地上飛舞了許多蒼蠅,也許是被果香給吸引,也可能是腐臭味,我用手驅散它們,深怕撿的那塊磁磚沾染了它們的食物,剎似浪漫,亦非杜牧「輕羅小扇撲流螢」,讓我想起了布雷克所寫的「小蒼蠅,你夏日的遊戲,被我不經意的手,任意揮去。我豈不是,和你一樣的蒼蠅?難道你不是,像我一樣的人?」,之後又想起了變蠅人,雖是科幻小說,就科學的角度來說也不是不無可能,果蠅的DNA有1萬4000個而人的DNA一直在減少,2004年時已經剩下2萬1787個,與果蠅越來越相近了,所以哪天出現了變蠅人我們也不必太驚訝。也許內壢里的蒼蠅是一種文化的指標,也許是髒亂,也許是食物,總之都跟氣味大有相關。
而蠅的繁殖速度如此迅速,布魯克斯是這樣形容蠅的,「蠅的精液是一杯不懷好意的雞尾酒,也不是永不停止的性愛戰爭裡的化學武器。」「兩性的軍備競賽,成了鎖與鑰的競爭,雌蠅一旦換鎖,雄蠅就得立刻演化出更有效的鑰匙,以便開鎖。」
天然植物的氣味具有柔焦,愛與和平的意味,問了也無害,是大地之母蓋婭賜給全球各地芳香治療的大禮。地中海沿岸地區有一種植物,人稱死馬海芋,可以偽造出腐肉的惡臭,吸引那些尋覓腐屍作為產卵溫床的綠頭蒼蠅。我們沒有那種可以吸引蒼蠅的植物,但聰明的人類,發明的黏蠅板,能有效地清除蒼蠅。
香蕉
我想到了一個測量蒼蠅的工具,香蕉-好像到處可見,等著被人買走、吃下肚子。它可能是你嬰兒時期吃的第一種水果,甚至是晚年吃的最後一種水果。對大部份的人來說,香蕉就只是香蕉:皮黃味甜,大小都差不多,而且無籽。香蕉出現在哪,就會改變當地的文化。宏都拉斯的蕉園工人寫下可歌可泣的詩歌小說,接漏惡劣的工作條件。光是「香蕉共和國」一詞,就可見香蕉業者在二十世界的強大影響力。
香蕉跟聖誕紅、薰衣草一和草莓一樣,都是多年生植物,也就是可以生長很多年、重複開花結果的植物。香蕉的生命週期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階段。首先是「發育階段」,即成長時期,這是開花之前的準備階段。開花之後就邁入第二階段,即「繁殖階段」。香蕉的核心,也就是香蕉真正的莖部-相對於長得像樹感的假莖而言-名為球莖,形狀像電燈泡,埋在土壤底下。
用一個香蕉造型的裝置物,掛取在內壢里的樹上,藉由跟黏蠅板發出一樣的味道,來吸引蒼蠅,原本在空地底下飛舞的蒼蠅,晚上則利用蒼蠅的趨光性,來吸引蒼蠅接近發光的裝置物。
參考書目
艾克曼著 《氣味.記憶與愛欲》﹝臺北市 : 時報文化,2004
外崎肇一《超乎想像的氣味驚奇》﹝臺中市 : 晨星, 2010
布魯克斯《果蠅》﹝臺北市 : 天下遠見, 2003
吉伯特《異香》﹝臺北市 : 遠流, 2009
米特巴赫《香水之旅》﹝臺北市 : 時報文化, 2006
拉森《雀鳥、果蠅與上帝》﹝臺北縣 : 左岸文化出版, 2005
勒蓋萊 《氣味》﹝臺北市 : 邊城出版, 2005
凱波 《香蕉密碼》﹝臺北市 : 泰電電業, 2009
森昭彥 《別鬧了!昆蟲》﹝臺中市 : 晨星, 2009
溫納 《果蠅.基因.怪老頭》﹝臺北市 : 時報文化, 2006
赫? 《氣味之謎》﹝臺北縣 : 方言文化, 2009
參考影片
大衛柯能堡《變蠅人》﹝台北市: 福斯, 2007
湯姆提克威 《香水》﹝台北市: 葳勝公播發行, 2007
----------------------------------------
-觀察記錄-
作品材質:鐵網、水管
作品操作方式:
作者以內壢裡發現的幾種植物創造了,內壢 No.5迷人香水的外型,燈籠花、馬纓丹、百合的花朵形,成為了No.5的獨特噴嘴,觀者可以拉扯或是踩踏這些水管來感受No.5所帶來的魔力。
作者的切入角度:
作者從第一次走進內壢里,各種氣味混合,對作者來說內壢是座香水之都。
作品與環境關係:
中華路和成功路是內壢里的果肉,它們被商業利用了,而內壢里卻隨著時間被人們遺忘了,老兵會凋零,壯年會出走,留下的是空屋,待人利用......--陳永瑜。作者以香水,商品化的概念對比呼應內壢里被遺忘的感受。
作品分析比較:
作品分析比較:
現在已經拆掉
有趣的是作者從內壢里氣味的角度出發。氣味是內壢里給作者一開始進入田野最直接打招呼的方式,好像是說:「唉!這裡是內壢里喔!」。至於這氣味是否有歡迎或者是警告的作用就等著作者如何解讀了。 作品結合了氣味、蒼蠅、香蕉作為方向。對於作品的造型上,我想造型上應該做的更華麗細緻,一個美麗的物件卻散發出另不舒服的味道吸引著大量蒼蠅,暗示著內壢里被商業機制包裝在一個華麗的外表下,內容卻是腐爛、惡臭、令人難以呼吸的。至於作品選擇的地點,我的想像是商業化的香水瓶造型,外表高貴不容侵犯,佇立的地點是在靈骨塔的地方,象徵著亮麗外表下,卻有腐敗、死亡的味道。
有趣的是作者從內壢里氣味的角度出發。氣味是內壢里給作者一開始進入田野最直接打招呼的方式,好像是說:「唉!這裡是內壢里喔!」。至於這氣味是否有歡迎或者是警告的作用就等著作者如何解讀了。 作品結合了氣味、蒼蠅、香蕉作為方向。對於作品的造型上,我想造型上應該做的更華麗細緻,一個美麗的物件卻散發出另不舒服的味道吸引著大量蒼蠅,暗示著內壢里被商業機制包裝在一個華麗的外表下,內容卻是腐爛、惡臭、令人難以呼吸的。至於作品選擇的地點,我的想像是商業化的香水瓶造型,外表高貴不容侵犯,佇立的地點是在靈骨塔的地方,象徵著亮麗外表下,卻有腐敗、死亡的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